安迪·沃霍尔曾预言,“每个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钟”。
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这一伟大预言成为现实:从语音、文字、图片到短视频,无数普通人借助网络走红“世界”。智能手机的兴起和4G、5G带来的通信革命,正在让每个人都拥有成为“主角”的机会。

在中国,每一次内容革命都会带火一批网红。这些有着专长才艺、影响力、流量效应等等优势的普通人,遇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平台就像“蛟龙得水”,在“十五分钟”之内展示出超强的能量。博客时代的韩寒、微博时代的“回忆专用小马甲”、抖音时代的代古拉k,都在互联网浪潮的裹挟下,立在时代浪尖之上。

在短视频“全民化”之后,内容产业的下一个战场,现在看上去将转移到在线音频市场。这是有迹象的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超4亿,属于耳朵经济的风口已来。

另外,局内的玩家近期都在频频加码。就在8月,在线音频平台荔枝就推出“回声计划”,表示要鼓励内容创作者一起创作音频内容。

相应地,荔枝方面将提供“现金+流量”双亿资源的扶持,为这些创作者打通一条音频领域的变现路径。

一定程度上,我们需要从整个内容产业的角度,去审视这项计划。它意味着打破内容形式的边界,让创作者赢得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。

荔枝推“回声计划”,向创作者输送“现金+流量”资源

成立于2013年的荔枝,目前已是国内知名的声音互娱平台,拥有超过2亿的全球用户、4000 万月活跃用户和530万月活跃主播,全平台可供播放的优质音频节目已经超过1亿期。作为最早发力UGC的玩家,荔枝在主播数量、内容时长、内容数量等方面在行业均排名靠前。8月14日,荔枝刚刚入选由中国互联网协会、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,成为在线音频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。

此前,针对音频行业的未来可能,荔枝创始人、CEO赖奕龙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灵魂拷问——“视频网站可以搞网剧、综艺、直播、短视频等形式,为啥声音就只能搞个FM?”其潜台词,是声音可以开发更多玩法,在用户端吸引更多对声音感兴趣的年轻人。

而如今,荔枝强势推出“回声计划”,则是试图在内容端壮大创作者阵营,为了告诉内容产业里千千万万的创作者,如果错过了图文、微博、短视频的内容潮,没关系,在线音频领域还有机会。

据了解,“回声计划”与其他平台的扶持计划最大的不同点,是更靠近素人创作者。文字、视频领域的创业者,只要愿意投身播客行业,生产音频内容,就能一起享受创作金和流量资源。

这种做法,实际上是荔枝价值观——“挖掘更多普通人的声音才华”——的一种延续,旨在让更多人享受“声音经济”的红利,而不是被各种行业和平台之间的“界限”隔断。

此外,参照荔枝官方的介绍,“回声计划”也有进阶策略:针对那些参与计划、显现出内容能量的创作者,荔枝还会提供一对一的变现指导服务,并通过荔枝原有的,借助荔枝声音节、播客学院等打造出的主播培养一条龙体系,实现商业赋能。

Z时代的声音经济:赋能改变产业现状

此外,如果从互联网的长远发展维度来解析“回声计划”,也不难看出,这是荔枝在为行业做增量。

早年间,各大网络FM平台内容同质化严重,头部大V资源如高晓松、罗辑思维、凯叔讲故事等等成为平台疯抢的对象,但后来事实证明,大V的独立性强,并不喜欢依附平台,一旦时机成熟就会“另立炉灶”。

而荔枝创始人赖奕龙,则不甘心做一个专门“播放大V录音”的APP,于是在2016年推动荔枝转型语音直播,在2018年初又宣布“去FM”化。

“回声计划”更多是在瞄准未来:在更大基数的创作者群体中,有很多潜在的“声音”创作者未被发掘。耕耘庞大的增量市场,才可能挖掘出更多的商业能量。

从大环境来讲,音频市场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。知名调研数据机构艾媒咨询的相关报告显示,2018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已达4.25亿规模,较之2017年实现22.1%的增长率,而随着5G网络、智能手机等通讯技术、终端设备的应用和更迭,在线音频用户基数还将有望达到新的规模。已经培养出530万月活跃主播的荔枝,未来或将挖掘出千万级别的“声咖”。

反过来看,对于构筑健康、有序的互联网环境而言,荔枝“回声计划”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,其在流量变现、商业模式方面的探索,如果真能走通,也许会给荔枝、蜻蜓FM和喜马拉雅三足鼎立的在线音频行业,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
且拭目以待。